衰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對此,益陽人好象從來沒有認真、系統的總結過。從表面上來看,衰落的原因似乎是日本人的侵略,因上世紀三十年代末,長江的中下游已被日本人占領,再運貨物下去等于資敵,益陽人是有民族氣節的,于是便停了下來?/span>
抗日戰爭勝利以后,大碼頭的老板們以為又可以恢復往日的輝煌了,于是,又轟轟烈烈組織起了運輸,但重新組織起來的生意主要是與軍隊和政府做,利潤遠不及原先,況且,由于要暗中給大量的回扣,弄得內部也產生了猜疑,更加上48年一條送九江的船,回來時船員多半被抓了壯丁,于是,抗戰勝利后重新啟動的經商航運又被停頓了下來。
直到49年解放,按理說,這時下游的城市建設是最需要這些緊俏物資的,但由于上游的兵匪之患,貨源卻造成了枯竭的勢態,好不容易組織齊了貨船,但老板們心理卻犯嘀咕;因到處都在土改******,他們是一些比土地主有錢和風光得多的老板,結果下場如何???因此,心思也不可能在經營管理上,只是表面的應付維持,自然,這種風光的經商航運業也就失去了主心骨,昔日規模體制、繁榮向上的“大碼頭”氣象也就風光不再了!
其實,真正衰落的主要原因還是悄然興起的公路運輸文化。益陽是南方通公路比較早的一個城市,原因是南京政府遷都重慶時就在這里修了一條簡易的公路,也就是現在319國道的雛形,這以后,公路文化越來越發達,而航運業也就越來越萎縮,于是,這個曾給益陽人帶來榮耀和輝煌達一個世紀的經商航運業衰落了!
和中國任何文化一樣,這個輝煌近一個世紀的經商運輸文化留給益陽人一些什么沉淀呢?也就是說,這種輝煌文化的背后到底有著什么樣的陰影和后遺癥呢?這個問題,我前面說過;益陽人好象從來沒有認真、系統的總結過。這,確實是益陽人今天應該沉思,面對總結的問題。
其實,就在大碼頭取得輝煌成就的時期,益陽人(老益陽)就因沾沾自喜而給后來埋下隱患;比如,他們瞧上游的人不起,這些“寶”、“拌蠻”,等發明的名詞就是對寶慶新化人的輕侮用詞,而對下游的人也瞧不起,如對沅江的人就稱“拐子”(起因是指小船可以任意拐進河湖港汊、有嘲笑的含義),稱南縣人則叫“片子”(實為騙子,起因是南縣地處一片水澤洼地之中),自以為只有益陽人就最聰明,人品也最正直。這種瞧人不起,自以為高人一等的區域心態,本身就犯了做社會人立足的根本錯誤,注定了日后必敗的隱患。
然而,這種衰落了的自然經濟現象卻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得到了一次人為的拯救,公私合營,組成了一個比一般縣市要大的航運公司,而大碼頭也因原有的人文基礎,成了當時益陽專區的一個縣級市,并且,是市區的中心鬧市。
大碼頭自以為高人一等的區域心態得到了正式的確定;都是吃國家糧的市民,即“街上人”。自然,那些曾經瞧不起的上下流域都是縣民和“鄉下人”。這種因碼頭輝煌文化流下的自大心態再一次得到了肯定,他們似乎更有理由瞧不起鄉下人了。在以后的計劃經濟時代,他們享盡了國家政策向城市經濟傾斜的優越性,戶口本,糧本以及各種代表“街上人”身份的票證,使他們的自大心態和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盡管日子過得捉襟見紂,相當緊張,但比起“鄉下人”來,他們的日子還是有保障得多,他們“天生”是社會的上等人嘛!
但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城市經濟改革開放,中國打開國門走向世界時,周邊縣市的人都行動起來了,惟獨這個曾創造過益陽輝煌的大碼頭人卻一蹶不振,子孫們再也拿不出當年祖先們那種機靈聰明和敢于探險的干勁,以老大碼頭為基業的航運公司,更是四分五列,幾十條機帆船不是承包就是變賣到外地,再不就是改轍它用,在周圍都大搞建設發財的大環境里,這里的經濟環境卻每況日下,上世紀八十年代還是鬧市中心的大碼頭百貨大樓,這時成了堆放亂七八糟雜物的倉庫,那些沒有現代氣息、長年失修的低小門面,要么門可羅雀,要么就是一片麻將聲,麻將打得特別小,一毛兩毛一輸贏,如果半天輸贏上得三元錢,就準備聽吵架了。昔日“大碼頭”的豪華氣派和體面風光已徹底蕩然無存,二十一世紀后,這里已成為資陽區的“重災區”,低保、下崗、救濟、生意冷淡、請愿告狀、到政府去要飯吃、偷電、吃滴水是這里常談的話題......
這種巨大的炎涼變遷,我們是否能從中發現某種人生和社會發展變化的規律?
其實,這種以經商航運興起的“大碼頭”文化,輝煌燦爛了近一個世紀,已是占盡了天勢地利,這種文化的基礎,說穿了,原本就有很大的投機取巧,小聰明的成分,知識、科技的成分均不夠量,而這種文化成功興起之后,大碼頭人卻又忽視了基礎的補拙和夯實,如十五里長的麻石街里,有九宮十八廟,成千上萬的鋪面和娛樂場所,卻沒有一所上等級有規模的學校,倒是當時的外國傳教士們看出了這種文化缺陷,于是,在十里開外的河對面修建了第一所中學-----信義中學,也就是現在的一中。
教育的的缺位,導致了成功者的狂妄自大和居民的愚昧無知,也導致了這種文化沒落的必然結局。
大碼頭文化衰落了,也許,這其中還有某些社會發展規律的必然,比如,老城區的淘汰和自然的老化,但,我們是否重視過一種文化的建設完善和改革更新?這,也許就是我們今天要多想和要做的事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