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次益陽的徐志潭老板開的是新洋船,所運的也是新工藝蒸餾的瓶裝曲酒,屬于工業品。而漢正街老板們仍然是上游船的規格級別予以上等接待,即沒有鳴炮和鋪紅地毯。
就在接待的鼓樂聲和獻鮮花的過程中,徐志潭老板突然要船工鳴笛答禮,并給凡來參加迎接的人員都封五元大洋的紅包。這一下,弄得漢正街的老板們傻眼了;只得趕緊鳴炮十九響補禮,歡迎禮炮倒成了答禮禮炮了。但紅地毯是補鋪不成了,因為貴客已經上了碼頭,只能口頭致歉表示;“怠慢了貴客”。
可徐志潭老板偏偏得理不饒人,很豪爽的哈哈大笑說;“沒關系,紅地毯無非就是清潔衛生些罷了,這碼頭是還有些不太清潔,不過,我有辦法”。于是,轉頭對他的船員們命令;“伙計們,把這船上等的益陽小曲都抬出來,就用酒里里外外給我把這碼頭洗刷干凈”!
當酒香溢滿整個漢口時,徐志潭老板便很居高臨下的和漢正街的老板們談笑起來,徐志潭老板的驕傲自豪和漢正街老板們的尷尬難堪自不必詳細描述,就象漢正街的老板們的“勢利眼”和“崇洋媚外”被徐志潭當場戳穿,并進行了一場無法招架的嘲笑一般。
自然,上游的船戶們和碼頭工人們都認為是大長上游和內地人志氣的事情,其贊賞支持態度也表露無遺,徐志潭也就在一洗之中成名,成了益陽和上游船客戶的英雄和代表,從此,漢口碼頭也就有了一個別名;酒洗碼頭。并且,這個名稱很快就蓋過了原有的碼頭名稱,因許多船戶和碼頭工人都說,離這個碼頭幾里外就能聞到酒香,
久而久之,“酒洗碼頭”便成了漢口碼頭的正式名稱。
然而,漢口人畢竟是見過大風浪的,對這形成事實的名稱變遷也并不忌諱,反而有吸取教訓,引以為鑒的意味,酒洗碼頭就酒洗碼頭。不過,在正式成文時,卻寫成了“九喜碼頭”,音同字不同,這種改動,倒增加了皆大歡喜味道,從而也掩蓋了那種夸豪斗富、尷尬難堪成因。
“酒洗碼頭”,這名稱一直叫了半個多世紀,直到解放后公私合營時才改為;漢口第十四碼頭,并一直沿用至今。
可益陽的許多老船員在二十世紀末到武漢時,卻還是稱呼為“酒洗碼頭”,并說,還能聞到一股酒香,自然,這是心理的虛榮心起作用,什么酒能香一個多世紀呢?但益陽人卻解釋說;以后每來這個碼頭送貨的益陽船客,都要在這個碼頭倒上一至兩箱益陽小曲酒,這除了對酒洗碼頭的紀念外,更主要的這是一種無形的商業廣告,因此,益陽小曲也在武漢暢銷了半個多世紀,具體是不是這樣,這倒無法考證了。
但益陽人從這故事中能想到些什么問題呢?是自豪感,榮譽感、贊賞的心態還是想到了更多更多???
但我看到的卻是一種傳統文化從骨子里滲透出來的虛榮,這之中沒有什么道理和邏輯可循,更沒有科學的體系和次序的紋理,只有兩個誰也說不清內涵的漢字;面子。這一點,大碼頭人算是把它演繹到了極限,并且,在今天還一直把它保留在血液之中,因為,他們到目前似乎還未認識到;這就是大碼頭文化衰落的致命原因,盡管這其中沒有“惡”,還不乏其“善”和人性,但卻缺乏知識的理性和數據的科學。